2024年12月2日,应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美中心”)邀请,牛津大学法学博士、英国杜伦大学法学院教授、全球政策研究院主任杜明作题为“大国竞争时代的国际经济法”的讲座。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彭岳与谈,中美中心副主任孙雯主持讲座。
主讲人 杜明
与谈人 彭岳
主持人 孙雯
本次学术报告旨在探讨国际经济法在大国竞争时代的理论和规则变迁,解读这些变迁的底层逻辑以及对传统国际经济法理念和实践的冲击,并对国际经济法的未来走向进行初步的思考。
讲座现场
一、中美关系与国际法视角下的大国竞争
杜明教授阐述了中美两国的战略竞争及其对全球地缘政治的影响。自2017年以来,美国政府视中国为唯一能够改变国际秩序的挑战者,并据此提出加强自身实力、不与中国合作以及建立国际统一战线的策略。同时,欧盟在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中面临复杂局面,双方既是贸易伙伴,也存在系统性的竞争。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变化,特别是在电动车关税上的举措,反映了其与欧盟在对华态度上的趋同趋势。中国则认为当前既是战略机遇期,又伴随风险,需加强忧患意识,迎接可能面临的挑战。
从国际法的角度分析,大国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经济和军事领域,还体现在通过调整国际法规则来维护自身利益。当现有国际法规则限制了大国的政策实施时,这些国家可能通过国内法替代国际法,以适应其政治和经济目标。此外,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法的创新与重塑成为热点话题,尤其是在大国竞争的框架下,如何调整现有国际监管规则以应对全球挑战,成为重要议题。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影响与政策调整
随着经济的迅猛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让美国感受到了新的结构性竞争。中国不仅在全球投资领域占据重要位置,还通过改变对外经济政策影响国际规则的制定。与过去的经济大国(如苏联、日本)不同,中国的崛起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贸易争端和投资关系的变化凸显了国际经济法的复杂性。同时,美国也面临着制造业的衰退、国内就业结构变化以及全球市场的重新布局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全球化的双刃剑效应更加凸显。
此外,杜明教授强调了国际投资法的变迁与单边措施的增多,尤其是国家安全考量下的投资限制,以及全球经济政策在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变化。
三、中美经济关系与国际贸易格局的未来
在中美竞争的背景下,未来两国的经济关系可能面临长期调整。美国对中国提出改革要求,试图迫使中国改变其经济体制,以便更好地融入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快速崛起,正推动着国际贸易规则的创新与调整,以适应新的全球经济格局。
多边贸易谈判的停滞表明单一的经济利益已不足以支撑全球贸易关系,国家主权、人权、环境保护等价值观的重要性愈发突出。特别是中国贸易与投资遭到误解,需要澄清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角色,强调其在符合国际规则的框架下进行全球化经营。杜明教授指出,中美经济竞争在全球化背景下影响深远,未来的国际经济秩序将面临复杂的法律、政策与贸易规则重塑。
讲座最后,与谈嘉宾彭岳教授和厦门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韩秀丽参与交流。彭岳教授指出国际经济法的焦点从全球化与合作转向大国竞争与国家安全,强调教学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适应新的国际经济秩序。韩秀丽教授回顾了国际经济法理论的发展历程,强调国家经济主权与南北矛盾问题,讨论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现状,并关注市场与国家结合的理想国家模式。孙雯副主任向杜明教授及参与交流的嘉宾表示感谢。
韩秀丽教授
讲座交流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