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美中心”)多年来吸引了来自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澳洲近四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千八百余名优秀学子,为他们提供了双语环境与多元文化交融的平台。在这里,中国学生和国际学生分别使用目标语言上课,通过共学、共住、共成长、共发展的独特学习模式,不仅加深了彼此间的理解和友谊,还有效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互鉴。他们获得了宝贵的学习经历、丰富的跨文化体验,带着中心人“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精神面貌走向世界各地,为人文交流与民间外交注入了新的活力。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中心在读学生薛博文、蒋和真、诸昌盛、范晟男的视角,一起走进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领略中美中心丰富多彩的生活剪影,沉浸式体验它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一、学习
从国际化的课程到多样的课外活动,从丰富的学术讲座和就业讲座到国际关系方向最具权威的专业图书馆,中心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知识、文化与思想的碰撞贯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与多元化的学术环境,帮助大家拓宽国际视野、提升个人能力。
中心汇聚了来自全球的优质教师资源,开设了国际政治、国际法、国际经济、能源资源环境、美国研究和中国研究等方向的特色课程,全面拓展了同学们的国际化视野。
在国际政治经济学课程中,舒建中老师深入讲解了美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崩溃,并组织中方和美方学生围绕相关议题展开观点交流。双方学生分别从国际视角与国内视角剖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深远影响。
在能源技术与政策的课堂上,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SAIS)的曼弗雷德·哈夫纳(Manfred Hafner)教授为同学们深入阐释了当下中、美、欧在脱碳技术领域激烈角逐领导地位背后的产业政策逻辑,并组织中美双方学生就此议题展开辩论,大家分别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国际合作与竞争等多视角出发,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独到观点。
这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互动,不仅拓宽了中心学子的知识领域,也深化了其对国际事务的多元化理解。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课堂
讲座
中心会不定期邀请知名学者、校友及各行业领军人物开展内容丰富的主题讲座,以满足同学们探索知识和职业规划的需求。这些讲座涵盖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社会科学及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是全方位的知识补充。每一次讲座都是思想的碰撞与视野的开拓,为中心的学习生活增添了学术的深度与文化的多样性。

图丨丰富多彩的讲座
图书馆
中心的图书馆是赶 due 的“宝藏地”。这里不仅藏有丰富的中英文珍贵典藏和期刊报纸,还有部分外交档案原稿可供选读参考。工作日开放至深夜 24 点,为同学们的学习需求提供了充足保障。累了,就透过窗户欣赏窗外的美丽风景,或者到天台吹风放松,为下一阶段的学习重新注入能量。

图丨中心图书馆
写作中心
坐落于图书馆二楼的写作中心是为论文锦上添花的一大法宝。每当完成论文后,同学们就会前往写作中心,与值班的中方或美方同学进行一对一的写作辅导。辅导内容不仅包括语法和拼写的修改,还针对表达不清的句子深入讨论,从语义出发,帮助同学们用目标语言更流畅地传达原意。这种细致的指导让同学们在提升论文语言质量的同时,也大幅减轻了对目标语言写作的畏难情绪,获益匪浅。

图丨写作中心
二、文化交流
在中心,跨文化交流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更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在餐桌上的交流,还是在各类活动中的欢声笑语,同学们在互动中碰撞思想、体验文化,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与友谊。
日常生活中, 来自不同国家的学子在餐桌上分享各自国家的文化,用彼此的目标语言交流,思想与文化在此碰撞交融。三餐时光不仅是品味美食,更是与来自全球各地的朋友建立友谊、促进交流的宝贵时刻。
每天早上在餐厅总能看到道子(Simon)教授加入到学生中间积极分享近期的所见所闻,分享与往届的中心学子共同举办线上MOOC活动,让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学者都能听到分享的知识。校园之外,中方同学与外方同学也同样是彼此的“美食搭子“,每逢周末,总能看到三三两两的中外同学结伴出行,在南京的大街小巷探访地道的中国美食。


图丨聚餐照片

图丨参加社团照片
万圣节
在中心举办的万圣节派对上,中外同学们都别出心裁地装扮上奇装异服,并自发搭建了“吓人”鬼屋,派对上酒水饮料琳琅满目,更是有外方同学带领大家一起跳舞,展现自己国家的民族风情。派对之后更是举办了激动人心的”Best Costume“评选大赛,参与派对的每一位都可以为他们心目中的最佳服饰投下宝贵的一票。

万圣节”Best Costume“评选大赛
霍格沃兹寻宝活动
中心的授课教师经常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包尔泰(Paul Armstrong-Taylor)教授发起的霍格沃茨寻宝活动已是中心的老传统,像电影情节一样举行分院仪式,再邀请魔法师们破谜寻宝,以积分制的形式决出最后的获胜学院,各个院系的魔法师们齐心协力破解谜题,在中心的各个角落寻觅宝藏,在图书馆里寻觅书籍、在栏杆附近四处翻找、围绕着中庭的石头细细研究,力争为自己的院争取更多的分数。


图丨霍格沃兹活动照片
PIG哲学讨论
魏亚当(Adam K Webb)教授每周日晚的哲学讨论课专注于跨文化话题的交流与分享。在主题为“Love”的讨论中,来自美国的M同学讲述了自己父亲对自己严厉管教的经历,并分享了与同龄人相似的成长故事,认为在他们的文化背景中,这种方式也是爱的表现;J同学则认为,伴侣能够包容自己的缺点、原谅自己的过错,才是爱的真正体现。通过同学们的现身说法,大家共同探讨了什么是爱,以及爱中的理性与非理性因素。最终,大家一致认为,爱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讨论结束时,Webb教授分享了他带来的葡萄酒,请大家一同品尝。

图丨PIG哲学讨论小组
兴趣课堂
各式各样的活动共同组成了中心多元化的特色。中外同学可以在书法、二胡兴趣课堂上陶冶情操、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在茶艺体验活动闻香品茗;也可以参加同学自发组成的文化交流小组,分享自己家乡的文化和美食,开阔视野;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组织各类学生活动。


图丨中心书画室
乒乓球活动
中心始终鼓励师生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中寻找共鸣,并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增进跨文化友谊。中心的大会议厅不仅是思想碰撞的学术空间,还摇身一变成为课余时间师生互动的欢乐场所。在这里,乒乓球桌成为中外师生之间文化交流的新纽带。
中心定期举办乒乓球兴趣班,不论是乒乓球初学者还是老手都可以参与其中,互相切磋技艺。课余时间,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在这里一同挥拍对战。乒乓球运动不仅是中方学生热爱的休闲方式,也逐渐成为美国和其他国家学生体验中国文化的一扇窗口。

图丨中心乒乓活动
三、发展
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同学们常常面临着诸多选择和挑战。中心丰富的就业活动和专业的指导,为同学们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中心的就业指导办公室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一对一求职辅导与培训服务,成为同学们职业发展道路上的强力助推器。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需求、技能和兴趣,参与小组研讨会,深入探讨职业选择和发展路径。职业发展指导老师刘霖(Hailey McGleam)会认真对待每一位预约咨询的学生,倾听他们的职业规划并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并利用校友资源为学生推荐合适的就业与实习资源,真正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未来。
通过中心庞大的校友网络,学生们可以参与校友职业分享与各行各业的大咖近距离接触,了解各行各业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涉及互联网、咨询、证券、法学等多个行业,帮助拓宽职业发展视野,为未来职业道路引航。

图丨职业发展咨询邮件反馈
楼梯间传来的温暖问候,课堂上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课下相约的友好互动,节日中互相送出的祝福……看到这里,相信你已经能感受到中心这个温暖大家庭的氛围!中心对于每个同学而言,不仅是无尽的知识海洋,也是寻找志同道合朋友、探索个人发展方向的平台,是梦想生根发芽的沃土。在这里,每个声音都被倾听,每个想法都值得尊重,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灵魂。We study hard and play hard in this warm community!
文字:薛博文 蒋和真 诸昌盛 范晟男